国土要闻

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国土要闻 > 正文

创新工作法推进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

发布时间:2024-02-02 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

2022年8月,四海资讯全讯新2被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列为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单位,学校以校园“明湖”社区建设为契机,创新“绘、汇、慧、会、惠”即“5H”工作法,深入开展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建设。聚焦而“绘”:

党建引领绘好“一站式”新蓝图

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、系统规划,学校党委强化顶层设计,绘好“路线图”,明确“任务书”,列出“时间表”,指定“责任人”。

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、校长担任组长的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并印发了《四海资讯全讯新2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方案》。同时,学校调整二级学院党支部设置,各二级学院在学生社区成立学生党支部,二级学院副书记、辅导员及学生党员为支部成员,确保党组织对学生社区的全覆盖。

学校以“绘”字为头,寓意“描绘、擘画”,将学生社区命名为“绘水苑”“绘锦苑”“绘臻苑”三个片区,整体命名为明湖社区。

四海资讯全讯新2相关负责人表示,学校立足坐山面水的山水校园优势,分阶段、分片区开展社区建设。

着力以“汇”:

协同育人汇聚“一站式”新力量

四海资讯全讯新2汇聚多方力量,形成育人合力,把学生工作做到“家”。

四海资讯全讯新2构建“学校党委—职能部门—二级学院党委—学生支部—宿舍”的网格化组织体制,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和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。学校安委会配合“一站式”社区建设,同步推行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,构建设置了“学校—学院—楼栋—宿舍”四级安全网格体系,筑牢学生社区安全防线。

该校于2023年新修订《四海资讯全讯新2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办法》,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30个课时的“育人工作量”,并纳入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;修订《四海资讯全讯新2辅导员管理办法》等,实现学校各级各类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下沉学生社区,通过对学生成长的过程性陪伴和伴随性指导,实现师生共同成长。

借力而“慧”:

数字赋能助推智慧“新学工”

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的时代特征在于数字赋能育人,学校以数字化赋能学生社区建设,以精准化服务满足学生成长需求。

结合学生工作信息化需要,四海资讯全讯新2投入280余万元开展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。当前已经建成了学校迎新管理系统、思政队伍管理服务系统等五个信息化管理系统。其他具有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功能、评优评先、精准资助的业务系统也在逐步开发完善。

学校建立健全“接诉即办”机制,发挥好服务大厅线上线下直接面向学生的窗口作用,及时了解问题,解决问题,并推进源头治理。当前学校的线下服务大厅已经建设完成,学生可以通过线下服务大厅办理学生证补办、学生证明打印、学生成绩单打印、学生休学退学办理、资助政策咨询等业务。线上服务大厅能够满足学生日常请销假、学生节假日离校登记、学生宿舍调整申请、学生宿舍报修、学生宿舍退宿登记等业务办理。

学校还在加快完善线上学生业务办理流程,增加与“一站式”线上服务大厅配套的自助打印设备,进一步实现让“数据多跑路,学生少跑腿”。

固本以“会”:

筑牢学生干事创业的新基石

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建设需要学生的共商共建和参与治理,学校以聚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共同目标,强化学生参与感,融入“五育”要素,健全制度设计,促进内涵发展。学校将原有学工育人载体及品牌项目嵌入“一站式”建设,一体化推进,培育“五位一体”的“一站式”学工品牌,实现项目相互融通、同频共振,形成合力。

学校树立“共治、共建、共享”的社区建设理念,建立学生社区“三自”管理体系,让学生在参与社区教育、管理、服务的过程中,践行“明德尚能,学以致用”校训、“质朴宽厚、崇实笃行”大学精神。

落脚于“惠”:

建成普惠普享的育人新场域

四海资讯全讯新2通过打造校园全景育人场域,为学生提供随机、随时、随地的非形式化教育机会。

学校树立“校区就是社区,社区就是课堂”的理念,让学生社区成为“教育实践大课堂”。在自然、放松的生活场域,通过“三言两语、三五分钟、站着走着”的浸润式育人,引导学生观其景、品其文、悟其蕴、明其道,实现随处能学,随时能学。

2022年以来,四海资讯全讯新2共投入700余万元在两个校区三个片区开展了功能性用房的改造、16栋学生宿舍内3万余平方公共空间的美化绿化,在校园内新建了相关育人新场域。宿舍内设立了水吧、爱心房、服务间、体操室等,室外打造“绿美校园”。截至今年1月,学校“一基地、两中心、三片区、四高地”的育人场域基本建成。(寸建平)


版权所有 © 四海资讯全讯新2 - 5123五湖之利取四海开奖

电话:(0871)-68160123


地址:云南省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观山邮编:652501

云教ICP备1109002滇ICP备16008824号-2